2006-12-05

Re: [新聞]梅嶺遊覽車翻覆 十八人到院前死亡 (by SuWeiLin.bbs@ptt.cc)

※ 引述《seawolfssn (大頭磊)》之銘言:
: 最安全的長途大巴 如何搭的到? 你可以用補票的方式自己挑車(不趕時間的話)
: 不過近年來 MCI 已經慢慢報淘汰了 班次也沒有以往哪嚜密集 比較難等
: 像我有一次 不趕時間 就等了40分鐘 只為了坐MCI 但如果你搭的是大宇或是
: 雲豹 那其實跟 統聯或是其他客運大巴沒有多大差別 票價跟爽度而已!
: 聽我同學說 他以前搭X興客運 還有A片跟R片可以看 看到過站了他都還不知到下車 !

其實, 政府早該介入處理了, 說實在的, 藍綠兩黨都一樣, 過去50年來,
大型傳統運輸的載具, 多半在硬體品質都很糟糕, 問題是, 軟體也好不到哪邊去,
因為這些國道客運業者, 或是民營公車路線等等, 背後多半是財閥或利益團體
所長期把持, 甚至很多的營運高層根本就是立法委員或是民意代表的關係人士,
這樣講已經很清楚了...

補充幾點, 以下沒有八卦, 只是談論關於這次的事件.
因為我本身沒念多少書, 曾經考過職業大客車駕照跟重型機車的訓練官,
對於國內交通運輸有些微的粗淺認知.

第一點就是駕駛員, 國內對於酒後駕車的罰則不高, 甚至對於服用藥物後
開車的行為根本沒立法檢驗, 所以, 這些大客車的駕駛有恃無恐, 加上後面又有人撐腰,
一旦出了事情, 坦白講, 敢動他的人沒幾個.
接著是駕駛的經驗, 載貨跟載人有差, 通常大客車的打擋位數比貨車還高,
車體很重, 遇到緊急煞車的時候, 有經驗的駕駛知道要先輕踩煞車接著退檔
利用齒輪比來檔煞, 這些步驟都是要一氣呵成的, 否則大車的重心很高,
操作不當一定會噴出去!

曾經看過Moto-GP的玩家就會知道, 有的時候前叉軟腳是機械疲勞, 同時也是操作
失當所造成的人為疏失.

再來, 車子的硬體結構, 首先提到煞車, 有沒有定期檢驗很重要, 關係到整台車
能否平順的進退檔跟停車, 不巧的是很多都疏於檢測, 連煞車皮/氣閥都消耗光了
還渾然不知, 通常知道的時候已經上了隔天新聞版了.
而車體本身的車殼主體, 不用說大家都知道, 大部分都是買南韓引擎回台灣,
本地焊接組裝, 就這樣拼裝一台車上路, 這樣的車子, 姑且不論已經使用了南韓的
老舊&二流引擎, 光是AB柱的接合跟底盤的自動校正就有很大的問題, 前者會讓
車體結構的硬度極為鬆散, 一撞就垮, 整台車會像乾豆腐一樣崩解, 後者是讓
轉動半徑/移動軸距 難以操作, 常會造成過度轉向或是轉彎不順要"補差",

但是為什麼要用這樣的車? 因為成本(cost)!

通常一體成型的車, 舉例來講, 像Volvo Skoda Skania等大廠, 隨便一台
八檔的氣動手牌大客車就要700萬以上, 而拼裝一台車的總價加上人力工資不用250萬,
有些不肖業者就會大量引進...
而車子的重心除了關乎過彎的向/離心力會不會讓車翻倒, 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讓大車能夠適度的承受側撞不至於翻覆.
國道客運若有出事, 車體幾乎都是翻轉90度後滑行, 先別說車殼板金薄弱
讓人活活被撞死, 光是從車內撞破玻璃噴出來慘死的就好多人了.

輪胎的部份, 我想光頭胎或再生胎的價格是1/5這大家都知道了, 就講引擎機具吧,
大廠的裝置通常有溫控儀跟洩壓承載儀, 穩定引擎不至於過熱,
就算過熱也能預知, 即使不幸被撞, 還能從內部減震避免爆炸燃燒, 這也就是
為什麼高檔車都是歐洲大廠或是日本廠居多, 不是因為外國月亮比較圓, 而是
實際上一分錢一分貨, 某幾個東南亞國家土產的引擎, 每撞被炸,
之前送驗美國DOT的時候還被揶揄說別拿實驗品來尋開心~

台灣充其量能稱作拼裝廠, 至於真正國產車其實還沒有,
都是從其他國進口引擎, 再由國內"縫補"成為一台移動機械, 很遺憾, 這種機械
卻幾乎充斥著你我生活的大眾運輸系統.....

而AB車, 罐頭車, 權利車, 靠行車等..的積弊已久, 歷任交通部長誰有改善過?

之前胡夫人的案子, 先不提消遣他的貴婦急救團, 至少也喚醒了後座乘客繫安全帶的立法,
長久以來, 藍綠政府都要等到真的出事了, 才會試圖彌補, 一定要這麼被動才行?
我想台灣離先進國家, 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