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貼]杜正勝眼裡,大家都是超額教師 (by mchotdicku.bbs@ptt.cc)
※ 引述《ittt ( 土矣 足易 足易)》之銘言:
: 其實問題的癥結
: 還是在有教師資格的人本身阿...
: 太多人不願意吃苦
: 只想留在輕鬆離家又近的地方教書
: 導致城市的教師需求量飽和
: 而鄉村甚至山地學校缺老師缺的跟什麼一樣
: 當然 對都市而言 他們是超額的教師
: 但對全台灣而言 說不定還不夠呢....
: 舉個例來說
: 之前我到玉里國中作口述訪問
: 訪問之閒暇時跟他們的校長聊天
: 他們校長就提到"徵不到老師"的問題
: 他們徵個社會科老師徵兩年沒徵到
: 玉里在花東地區已經算是大村落了
: 其他小地方的情況可想而知
: 而且我在花東唸書
: 我所有有修教程的同學 從沒一個抱怨沒地方教書
: 為什麼??
: 因為他們肯吃苦
: 有的人每天橫越快半個花蓮上學
: 有的也願意去山上的學校教書
: 是教育部的問題嗎??
: 我覺得是大家被養壞了
: 如果真的這麼想要工作....
: 來花東應聘吧
: 花東的教育需要大家的支持 :)
這就是教育市場化要付出的代價
政府不介入,淘汰師院
讓市場機制篩選教師
政府和家長就要有心理準備
市場化後的教育工作者的心態,
不可能像過去那樣,一定得滿足社會的的期待
想要進入教育職場的"勞工"
自然會評估投資報酬率,
修學程(或是師院四年)+實習一年+補習費這樣的投資
(新制實習半年,實習生還要繳學分費)
值不值得到偏遠地區工作?
如果不能在都會區工作,
當初的投資就蝕了本.
更何況現在班級數銳減,在超班的情形下
根本沒人敢流動.
一進入偏遠地區,日後想調出來.
除非有其他管道.
恐怕一輩子都沒有機會.
伯朗咖啡廣告裡頭,
打都市來的男老師赤著腳,快樂的和學生打成一片,
虛構場景,師生一片樂淘淘,
現實生活,根本不是這樣子
傳統師院把公費生送進偏遠地區
被分發的公費生,
除了認命還是認命.
公費分發的制度,
某種程度保障了偏遠地區的師資.
但是師資培育開放後,
準教師可以自己選擇學校應聘,
這跟一般職場選擇工作地點的考量一模一樣.
月入4萬,敦化區?
月入5萬,埔里山區?
就是充滿這樣的算計而已
目前教師薪水能不能平衡在偏遠地區工作的缺點
才是偏遠地區師資滿足的關鍵
偏遠山區,生活機能差,
離鄉背井,討個伴也難,
成家立業都是問題.
除此之外,
教育資源少,學生程度不好,教起來力不從心.
飯碗再如何難找
沒有人會花500元買一只碗,
再去賺499元的飯.
差一塊的賠本生意不會有人幹
要用春風化雨的光環把優秀教師留在偏遠山區
等同緣木求魚.
我也是師院畢業生,
當初在校的時候,看了太多師院的好與壞.
政府的手要不要介入師資培育
本來就是兩難的問題
一但決定要放手.
就要有配套措施.
新的師資培育制度是要解決師院體制的缺點.
而不是製造更多的問題
強迫把公費生送進偏遠地區,當然不好
但是新的師資培育制度一樣解決不了問題.
因為偏遠地區的"市場競爭力"本來就差.
最可悲的是,
在市場機制底下,一邊用應聘制度.
一邊用公費分發保持偏遠地區的師資.
這就是現行的政策,
師院不會倒,師院還是有公費生,
不過是離島,山區這種.
別人不想去的,政府花銀子送公費生去.
先別提"都會區"v.s"偏遠地區"
整體而言,
新的師資培育制度繼續走下去,
師資的城鄉差距問題會越來越大.
有競爭優勢的老師,會更拼命往都會區卡位,
週遭生活機能不好的學校,只能招到二流的老師.
這樣講很殘酷,
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城鄉差距在過去舊體制本來就有,
但是今後會更嚴重,
因為師資差距的影響,
比起軟硬體設備,教學資源等等,都還要來的關鍵.
或許現在還看不到,10年後,20年後.
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 其實問題的癥結
: 還是在有教師資格的人本身阿...
: 太多人不願意吃苦
: 只想留在輕鬆離家又近的地方教書
: 導致城市的教師需求量飽和
: 而鄉村甚至山地學校缺老師缺的跟什麼一樣
: 當然 對都市而言 他們是超額的教師
: 但對全台灣而言 說不定還不夠呢....
: 舉個例來說
: 之前我到玉里國中作口述訪問
: 訪問之閒暇時跟他們的校長聊天
: 他們校長就提到"徵不到老師"的問題
: 他們徵個社會科老師徵兩年沒徵到
: 玉里在花東地區已經算是大村落了
: 其他小地方的情況可想而知
: 而且我在花東唸書
: 我所有有修教程的同學 從沒一個抱怨沒地方教書
: 為什麼??
: 因為他們肯吃苦
: 有的人每天橫越快半個花蓮上學
: 有的也願意去山上的學校教書
: 是教育部的問題嗎??
: 我覺得是大家被養壞了
: 如果真的這麼想要工作....
: 來花東應聘吧
: 花東的教育需要大家的支持 :)
這就是教育市場化要付出的代價
政府不介入,淘汰師院
讓市場機制篩選教師
政府和家長就要有心理準備
市場化後的教育工作者的心態,
不可能像過去那樣,一定得滿足社會的的期待
想要進入教育職場的"勞工"
自然會評估投資報酬率,
修學程(或是師院四年)+實習一年+補習費這樣的投資
(新制實習半年,實習生還要繳學分費)
值不值得到偏遠地區工作?
如果不能在都會區工作,
當初的投資就蝕了本.
更何況現在班級數銳減,在超班的情形下
根本沒人敢流動.
一進入偏遠地區,日後想調出來.
除非有其他管道.
恐怕一輩子都沒有機會.
伯朗咖啡廣告裡頭,
打都市來的男老師赤著腳,快樂的和學生打成一片,
虛構場景,師生一片樂淘淘,
現實生活,根本不是這樣子
傳統師院把公費生送進偏遠地區
被分發的公費生,
除了認命還是認命.
公費分發的制度,
某種程度保障了偏遠地區的師資.
但是師資培育開放後,
準教師可以自己選擇學校應聘,
這跟一般職場選擇工作地點的考量一模一樣.
月入4萬,敦化區?
月入5萬,埔里山區?
就是充滿這樣的算計而已
目前教師薪水能不能平衡在偏遠地區工作的缺點
才是偏遠地區師資滿足的關鍵
偏遠山區,生活機能差,
離鄉背井,討個伴也難,
成家立業都是問題.
除此之外,
教育資源少,學生程度不好,教起來力不從心.
飯碗再如何難找
沒有人會花500元買一只碗,
再去賺499元的飯.
差一塊的賠本生意不會有人幹
要用春風化雨的光環把優秀教師留在偏遠山區
等同緣木求魚.
我也是師院畢業生,
當初在校的時候,看了太多師院的好與壞.
政府的手要不要介入師資培育
本來就是兩難的問題
一但決定要放手.
就要有配套措施.
新的師資培育制度是要解決師院體制的缺點.
而不是製造更多的問題
強迫把公費生送進偏遠地區,當然不好
但是新的師資培育制度一樣解決不了問題.
因為偏遠地區的"市場競爭力"本來就差.
最可悲的是,
在市場機制底下,一邊用應聘制度.
一邊用公費分發保持偏遠地區的師資.
這就是現行的政策,
師院不會倒,師院還是有公費生,
不過是離島,山區這種.
別人不想去的,政府花銀子送公費生去.
先別提"都會區"v.s"偏遠地區"
整體而言,
新的師資培育制度繼續走下去,
師資的城鄉差距問題會越來越大.
有競爭優勢的老師,會更拼命往都會區卡位,
週遭生活機能不好的學校,只能招到二流的老師.
這樣講很殘酷,
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城鄉差距在過去舊體制本來就有,
但是今後會更嚴重,
因為師資差距的影響,
比起軟硬體設備,教學資源等等,都還要來的關鍵.
或許現在還看不到,10年後,20年後.
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